李可染(1907—1989) 松荫放牧图
设色纸本 镜心 80×49.5cm
款识 松荫放牧图,岁次丁卯年春月,可染写于师牛堂。
钤印 李(朱) 可染(白) 白发学童(白)
备注 此作得自于李可染亲属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 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 立美专师范科学习。1929 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风眠、法国名画家克罗多两位教授,研习西画。1943 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1946 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李可染的牛,同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如果说雄伟的山水是他精神的不断升华,那么画牛便成就了他灵魂的不断净化。本次江苏南京经典拍卖推出的《松荫放牧图》乃丁卯年,即1987年,李先生逝世前两年所作,响彻五湖四海的《五牛图》便作于此年。可以说这一年李可染先生所作的牧牛图已经达到了艺术最高峰。
本次推出的《松荫放牧图》用笔老辣遒劲,松树林以淡墨、浓墨、焦墨,渍染、溢染之法出之,水牛的质感、动感跃然纸上,牛角及牧童衣纹线条,笔法古拙,极具力度感。远处层层叠染的松树,墨色变化丰富,由淡到浓,直至近处呈现于眼前的水牛,水牛整体墨色的浓厚,与近处的松树遥相呼应,而松树下面的留白及水牛渐变淡墨的背及牛背上的牧童又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使得整个画面不因浓墨的运用而变的沉重。纵观此画,由上至下,墨色由淡到浓,由浓到淡再到浓最后转为淡,可谓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看似信手挥洒,却处处妙趣横生。拱形式简洁的构图表达出无限的诗意,大块的留白表现出画面的空灵感。这个在乡村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在李可染的笔下却变成了一首极美的诗,这就是他用感情和苦心创造出来的意境。笔墨在境象之外,气韵又在笔墨之外,境象笔墨之外,别有画意在。不禁感叹,《松荫放牧图》真乃画家良好的造型能力与深厚的笔墨功力高度结合的精品力作。值得指出的是李可染画牧牛图是很重要的感情依托,牛是自况——伟大父亲的形象。牧童是儿辈,活泼顽皮,一尘不染,干净透彻。俯首甘为孺子牛,父辈终生劳瘁,稳步向前,使得儿辈有所依托,相互不离不弃,这也是李可染的牛直至人心的深层原因。
据专门研究李可染先生的学者指出,李可染画牛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利用它不断试验一些新奇的章法和笔墨。他在牧牛图中的笔墨是最大胆、最豪放、最无所顾忌的,章法结构也最新奇。因为画牧牛图的时候,他的心情最放松、最无负担,所以他往往能画得随心所欲。因此,李可染的一些笔精墨妙之作,常常出现在牧牛图系列之中。故此,李可染的牧牛图和他的山水画一样,是成就其艺术人生的双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