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瓷杂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公众账号
njjdpm
联系电话
025-83739973-806
13390799973
经典新闻
南京经典2014春拍作品赏析之一--黄宾虹《齐山旧游》
 
黄宾虹  齐山旧游
设色纸本 立轴  128×65cm
1937年,74岁的黄宾虹自上海前往北平鉴审故宫藏画,时局变化中北平沦陷于日寇之手,黄宾虹南返无望,只能沉下心来在北平胡同中居游十载,直至1948年才得南居杭州。时局的动荡,给了黄宾虹十一年面壁的时间。黄宾虹此期曾参与了当时作为中国文化艺术中心的北平的一些重要艺术活动,但更多的时间在面壁中融合几十年来的思考与积累,自身的艺术风格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在描述自己彼时临摹、写生和创作的状态时曾写到,“临古,勾其丘壑轮廓,不作设色皴染”,写生仅“以勾古画法为之”,且“因悟古人之法,以写实而得实中之虚”,论及创作,则云“古人名世皆有补偏求弊之功,今拟将写生与古迹融合一片,以自立异,不蹈临摹守旧之弊”。在历年积累的写生、临古“三千画稿”中(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黄宾虹作品中,这一时期的画稿即有上千页),黄宾虹得以在十一年的磨砺后换得“融合一片”的参悟。
    在此十一年间,黄宾虹的绘画经由“阴面山”完成“黑宾虹”的转变,在见到更多的唐宋名迹后又进行了“水墨丹青合体”的尝试。在“丹青隐墨,墨隐丹青”的试验中,黄宾虹以点染法将朱砂、石青、石绿、赭石、花青等色彩点染到黑密的水墨之中,试图将山水画中的水墨与青绿两大体系重新进行融合,在《齐山旧游》中即多有此类尝试。画中所施色彩多为赭石、花青等水色,而少用石色,在泼墨与积墨法中,墨不碍色,色不碍墨,两相互生,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1943年,由傅雷、裘柱常夫妇主持,80岁的黄宾虹在上海举办书画展,标志着黄宾虹晚年“浓墨深密”的个人风格的确立。《齐山旧游》已经显现出黄宾虹晚年风格的基本特征,但笔墨仍未全臻老境,犹留有其七十余岁时的细笔划法演变而来的轨迹。属黄宾虹中晚期经意之作,藏家宝诸,可堪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