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瓷杂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公众账号
njjdpm
联系电话
025-83739973-806
13390799973
经典新闻
重整河山—钱松喦专场
责任主编:朱兵     张睿锜(实习)

    钱松岩 (1899—1985)笔名芑庐主人, 江苏宜兴人。擅长中国画。幼承家学,1923年毕业于江苏省第二师范学校,后在无锡美专教山水画和诗词课。1957年后历任江苏省画院画师、副院长、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江苏美协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全国人大代表等。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作品有《红岩》、《延安颂》、《芙蓉湖上》、《山岳颂》等。出版有《砚边点滴》、《钱松岩画集》等。

    钱松岩自幼学习传统诗书画,30岁时即为国文、山水画教授,古代文学和传统中国画的功力极为深厚。钱松岩为中国画艺术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生前政府为其出版个人画集(辑)17集(辑),理论著作1集,拍摄专题纪录片3部。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钓鱼台国宾馆均收藏或在显著位置陈列其作品。华国锋、胡耀邦、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将其作品以国礼馈赠给法国总统、日本首相及著名的外国要人收藏。钱松岩的作品,章法构图变化多端,色彩运用大胆独特,个人风格显著明了,堪称“承前启后,一代宗师”。

    其绘画艺术,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格和深情的韵味。无论在立意、构图、笔墨、色彩、题句都匠心独具,不落俗套。这与画家的文学修养、书法功底有极大的渊源。国画是一种综合艺术,笔墨浓淡变化、色彩交织融汇,线条纵横有序,书法抑扬顿挫,印章法度严谨,题句画龙点睛,裱工精细衬托构筑成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钱松岩先生皆十分考究,务求精益求精,治学严谨予人以不可磨灭的印象。钱松岩先生毕生业精于勤,卷不释手,书不离手,诗句常在口,丹青频出手。年至耋耄,勤奋之习未改,探索之心不息。并意重深长的教诲后人“人可老,画不可老,要日日新”。

    钱松岩先生近七十年的美术教育和国画创作生涯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浓厚的时代生活予以钱松岩画作无限生命力,堪称本世纪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富饶的江南人杰地灵,钱公画风早年受石谿、石涛影响颇深。但他不拘限于形似,而强调骨法用笔,喜用雄浑古拙之“颤笔”,自诩为“浑厚沉着”。在运用色彩上更大胆突破、绚丽明艳、五彩斑斓、令人振奋,过目难以记怀。 钱公作画虽把“师古人”为基根,但更注意培养对事物观察和揣摩。五十年代,功力虽深的钱公仍未跳出石谿、石涛、沈周和唐寅的笔墨,文人画习尚浓。在六十岁后壮游祖国名山大川后锐意探索,创造出自己的艺术特色,巧妙把传统技法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出炽热的创作情怀,一批惊世骇俗之佳作跃然纸上,名震中外。钱公的艺术成就,受益于满腔爱国热忱和深厚的文学底蕴。钱松岩先生勤奋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一生深受世人的赞誉和认同,不愧为年青画家的楷模。

    钱松岩真正进入到专业的领域,是29岁(1928年)应聘任教于私立无锡美术专科学校。能与当时的名家胡汀鹭、贺天健、陈旧村、诸健秋、王云轩、钱殷之等共事,也是他实际的专业水平和在地方上的影响使然。他在无锡美专主要教授山水画及诗词课,这是他的专长。但他性格温和,不善交际,往往授课之余,即在宿舍画画,很勤奋,有时去胡汀鹭的画室看画,并与时在丹阳的吕凤子有书信往来(见吴山、晴碧《忆钱老》)。1929年,民国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钱松岩一人竟入选项两幅——《寿者相》和《山水》。前者是传统功力和外来营养相融合的成果,五只龟的不同姿态,采用西洋透视法、明暗法,而用笔用墨和长篇题跋,则又是地道的中国味道。这样的知识范围和学习经历,不仅为钱松岩的艺术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奠定了他艺术发展的方向。

     “欣赏趣味是愈古愈好,因而画坛也就因袭成风。不管谁的画,上面题款几乎都有个仿字……国画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这是钱松岩在新社会对当时积习已久的国画现状的批判性观点。从1949年以后的国画现状来看,那种追求古意和野逸的文人画风格与新的时代确实显得格格不入,而在延安和解放区酝酿成型的新的艺术、新的风格、新的样式,则成为画坛的主流。新年画成为画坛时尚的现状,基本上遮蔽了传统国画,因此,那些国画家们一方面希望通过学习新的画法(包括新年画)和风格,以体现自身的存在;另一方面,则在原来的路数中通过改造的努力,寻求突破口而成全一个“新国画”。徐悲鸿在1950年《新建设》第一期发表的《漫谈山水画》一文中,从山水画的问题引发了同样的思考,他说:“艺术需要现实主义的今天,闲情逸致的山水画,尽管它在历史上有极高的成就,但它不可能对人民起教育作用,并也无其他积极作用;其中杰作,自然能供我们闲暇时欣赏,但我们现在,即使是娱乐品,顶好亦能含有积极意义的东西。……现实主义,方在开始,我们倘集中力量,一下子可能成一岗峦。同样使用天才,它能使人欣赏,又能鼓舞人,不更好过石谿、石涛的山水吗?”

    就写生而言,钱松岩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他早期的学习和创作已经为他累积了这方面的基本功,所以1956年他创作的《锡山》、《鼋头渚》大获成功,为他1957年进入江苏省国画院奠定了基础。此后,他不断漫游各地,体验生活,收集素材,佳作不断涌现。1960年,钱松岩作为老画师参加了“江苏省国画工作团”,作了二万三千里的壮游,先后途经中南八省,饱览名山大川,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移山拦河建设家园的新气象。钱松岩走一路画一路,不断地将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歌颂新时代的主题注入画幅之中。钱松岩自己说:“这是我毕生难忘、光荣愉快的一页生活史。”“我通过这次壮游,觉得不独反映祖国河山需要山水画。回忆革命史,歌颂新面貌,也有适用之处,广大人民本来喜爱山水画……我恍然大悟,山水画大有文章可作。”“人可老,画不可老,日日新,不断革命,永远为人民服务而搞好我的山水画。”钱松岩经由此次开阔胸襟,拓展气局的壮游,顿悟了许多现实与艺术之间的问题,创作了像《红岩》(1962年)、《常熟田》(1964年)那样的代表作,他的艺术自此走入峰巅。

    钱松岩作为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画家,他在思想改造方面的历程反映了党的文艺思想改造画家的成果,而这一成果又最具典型的意义。显然在思想改造之后,如同傅抱石所言:“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所以钱松岩的画“以完全崭新的姿态出现于中国画坛”。钱松岩的新并非完全是笔墨的新,更重要的是他完全舍弃了1949年以前的题材,而代之以全新的现实生活题材。在50年代中期以来的2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钱松岩几乎画遍了所有的革命圣地。特别是在1960年,他参加“江苏省国画工作团”,在二万三千里的旅行中,他先后瞻仰了许多革命圣地,其中有韶山、延安、红岩以及其它重要的革命遗迹,此后他创作了大量的革命圣地山水画,其中的《红岩》、《延安》等负有盛名,在一个时期内起到了样板的作用。另外,通过现实的体验,凤凰山、枣园、杨家岭、王家坪……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人的住址,党中央办公的地方,都进入了钱松岩的革命圣地山水画的系列,成了延安这一革命圣地题材的外延,丰富了圣地山水的内容。

    从1957年到1966年,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钱松岩的艺术完全转向了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的路数上来,每年他都要跋山涉水,访名山览大川,拜谒革命圣地,以充沛的精力、旺盛的创作激情,一心一意地用山水画这种传统形式,来表现新中国的巨变和他对这种变化的颂美之情。这不仅显现了他艺术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从这一方向中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并以一系列的作品为“山水画怎样反映时代精神”树立了榜样,赢得了其在画坛的地位。

    50年代,山水画通过写生在整体上改变了过去因袭模仿的面貌,传统国画通过这一改造受到了社会的重视,并重新回到了主流艺术的位置上,钱松岩在这历史的机遇中正适逢其时并有所成就。1956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发展国画艺术》,同时,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画院,“大力提倡国画创作和培养国画人才”。当1957年北京画院成立的时候,江苏省国画院也开始筹备,时年58岁的钱松岩作为江南老画师受聘于江苏省国画院,这似乎是钱松岩历史机遇中的又一方面。此后一直到1964年,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历时40天的钱松岩个人画展,其强烈的反响,已经说明从60年代开始钱松岩的山水画创作引领了国画发展的主流方向,成为山水画推陈出新、表现时代的代表。

鹿鸣飞瀑      68×42cm

设色纸本立轴

 

泰山松      94×59cm

设色纸本镜心

 

溪山胜概      98×51cm

设色纸本立轴

 

山高水长      180×98cm

设色纸本镜心

 

万世长春图      68×108cm

设色纸本镜心

 

歌颂劳动人家      102.5×67.5cm

设色纸本立轴

 

婴戏图      149.5×80cm

设色纸本立轴

  

 

预展时间:7月26日-27日
拍卖时间:7月28日
预展拍卖地点:南京丁山花园大酒店钻石厅和畅春园
拍品征集截止日期:5月25日
联系电话:025-83739973 / 83601039-805 / 13851500595
公司地址:南京中山北路30号城市名人酒店43层
网站:www.njjdpm.com
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njjdpm
微信号:njjdpm
欢迎垂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