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瓷杂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公众账号
njjdpm
联系电话
025-83739973-806
13390799973
经典新闻
江山富贵—陆俨少专场(二)
责任主编:朱兵     张睿锜(实习)
 
 
 

    陆俨少(1909-1993),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人。1927年考入无锡美专学习,同年从王同愈学习诗文、书法;次年师从冯超然学画,并结识师从吴湖帆,遍游南北胜地。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62年起兼课于浙江美术学院,1980年在该院正式执教,并任浙江画院院长。擅画山水,尤善于发挥用笔效能,以笔尖、笔肚、笔根等的不同运用来表现自然山川的不同变化,线条疏秀流畅,刚柔相济。云水为其绝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云勾水,烟波浩淼,云蒸雾霭,变化无穷,并创大块留白、墨块之法,兼作人物、花卉,书法亦独创一格。

    陆俨少的山水由“四王”正统派入手,后上溯宋元诸家,他20岁的临摹作品,即被冯超然认为可以乱真,他还临过王石谷、王原祁、戴醇士、吴墨井、恽香山等明清真迹。这些临本,功力殊深,格调高雅。他虽学“四王”却从不食古不化,在他看来,“四王”的作品,平心而论还是有存在的价值,有许多宋元遗法,赖“四王”而流传下来。他对画史上的大名家,也不是一味盲目崇拜,而是择优而取,他认为石涛的一种生拙烂漫的笔墨,新奇取巧的小构图,有过人之处,但其大幅,经营位置每多牵强窘迫,未到行云自如、左右逢源的境界。他学吴湖帆,并不因其名重一时,又是他艺术生涯中领路的前辈而奉为圭臬。他曾说:“当时吴湖帆的画有天下重名,他设色有独到之处,非他人所及,我有八字评他画:“笔不如墨,墨不如色”,如果也走他这条路,研求设色,虽然他的法子可以学到,然其一种婉约的词境,风韵嫣然的娴静美,终不能及。人各有所禀赋,短长互见,他之所长,未必我也似之;而我之所长,亦未必他所兼有。我自度禀赋刚直,表现在笔墨上,无婉约之致,是诗境而非词境。他主娴静,而我笔有动态,多不相及,所以如果走他的路,必落他后;而用我所长,则可有超越他的地方。同能不如独诣,于是我注意线条,研求笔墨点线,笔笔见笔,不欲以色彩取媚,绝去依傍,自辟蹊径,以开创新面目”从这段独白中,我们不但可看出陆俨少可贵的艺术创新求索精神,也可看出他之所以不同于他人的独特艺术风貌之缘由。

    读陆俨少的山水画,常给人一种清新隽永、古拙奇峭的感觉,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自有一种郁勃之气回荡其间,散发着行云流水般的意气,近视远看均有一番别具一格且引人入胜的景象,尤其是那独创的风貌,神奇的笔墨,灵变的意韵,散发着文人气息的高品位的艺术,具有一种引人入胜的美感。陆先生之所以能与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等风格迥异的山水画大师相拮抗,同时兼擅梅花、竹石,是与他在诗文、书法、画论等多方面的深厚学术修养分不开的。他出版有《陆俨少自叙》、《陆俨少画集》多种专著和有关中国山水画的多篇论文,被誉为“当代中国画坛卓然翘首的文人画家。”

    陆俨少向来把传统文人画“天然去雕饰”视为创作的最高准则,但这种天然去雕饰,绝非一般文人墨客的笔墨游戏。他的画以高超扎实的笔墨技艺为根基,以胸有丘壑的博大情怀为视界,以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为基点,他的画实从生活中来,但又不仅仅是自然生活中的形象,而是一种对象化了的概括与提炼;他的画无做作的成分,却有经营的学问;无自怜自营的自缚,却充满着勃勃生机,让人感到清新、隽永、动感;他的山水画是从传统的山水画向现代迈进中,富有强烈时代感的艺术,达到了山水艺术境界的新的升华;他的画,无论从何种角度审视,都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

    陆俨少的山水画拟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从50年代始至70年代;中期从70年代后至80年代;晚期又从90年代始。然期间有个渐变的过程,有时各个时期又不能截然分开。

    早期的作品呈缜密娟丽、神韵流动之感,较多地留有古人的笔意,尤其是唐寅、王蒙的遗风;中期的作品呈浑厚苍润、犷放简约,糅南北二宗画风,个性鲜明,风格独具;晚期的作品显得较为粗疏漫溢、荒率颓唐,这主要是心情不畅、疾病缠身,加上商品经济的冲击,想晚年再求变法,然终未能如愿以偿。然不管如何,陆俨少画风之演变,由缜密趋向简淡,简淡中又具犷达多变的境界,他的画既充实又空灵,充实中蕴含着空灵,空灵中饱含真实,这种空灵而真实,且又幻变的境界实是将宇宙生命中最具深刻意义的灿然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自有一种化工之外的灵气,一种沉痛超迈的人生情蕴与深邃莫测的宇宙境界的完美合一。陆俨少在其《自序》一书中曾说:“我认为,在70年代前,我的画风较为缜密娟秀,灵气外露;70年代以后,日趋浑厚老辣,风格一变。”他还说:“我自认为近年来笔力比前较为雄健,一扫柔媚之气,然过此则流于犷悍,老年变法,当时时警惕!因为所谓变法,不一定变好,也有变坏的可能。”从以上这两段谈话,我们可看出两点:一是陆俨少画风的变化是以70年代为转折,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二是陆俨少自己十分清楚,晚年变法并非易事,可能变好,亦可能变坏。

    陆俨少对中国山水画如何创新自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山水画皴法的出现,是中国画的一个里程碑,自后作者只不过在其范围之内改进修补,或在章法上出奇制胜,或在笔墨上更趋成熟,否则就谈不上中国画的创新。他曾说:“凭聪明也可画出一张画来,但要真正画好画,没有传统功力不行,但不管如何,笔墨是中国画创新的首要条件。”陆俨少的山水画,其传统笔墨功力自不用说,其形式、构图更有独到之处。尤其是那巴山蜀水、峡江巫云的奇绮变化,通过他的多种笔墨技法的探索,终于使他的创作突破性地进入一个新的表现层次。尤其是他70岁左右,其山水画的创作出现了传统表现技法上少有的勾云、留白、墨块等画法,这些新的表现手法,不但是他山水画变法的标志,更是形成他独特风格的重要转折点。他的画以笔见长,笔笔见笔,笔墨韵律极有魅力,而他的设色又不同于吴湖帆的设色,强调在青绿设色中突出线条,并吸收敦煌及唐画的勾线,再参以赵孟頫、钱舜举法成之。

    陆俨少颇负盛誉的云水画法和墨块、留白画法,前者他前后期都画过,但前期所画云水注重于局部笔墨韵味映衬之需,后期所画云水则纯从整体气质的需要出发,墨块和留白画法为其后期所创,在画中显然也是从整体气势出发考虑的。为了整体的气势和神韵,在笔墨面貌上必须简率突出,至于面貌上的修饰对他来说已是不屑顾及,也无所谓了。

    陆俨少所绘云、水二物,若同时在一幅画中出现,则更显奇妙。由于表现的手法不同,云是弧形带圆,水是弧形带扁;云之势氤氲郁勃,曲然而生,线条故简;水则潆洄曲折,或奔或咽,线条故繁;加之水是平面,云是立体,水流潆洄,用笔繁细;云色混茫,用笔粗简,既不相混淆,又映带呼应,相映成趣。这些绝妙的云水创法,形成了他画面极富生气的动态之势,使他的画面整个儿地活鲜起来,构成了他的画作具有一种特殊审美意念上的动态之美,实为古今历代画家中之少有也!无怪乎启功先生要题诗赞曰:“蜀江碧水蜀山青,谁识行人险备径。昨日抱图归伏枕,居然彻夜听涛声”。如此云状,人们常被其气势所震撼,其根本之究竟,乃在陆俨少先生心灵深处之慈悲之心,后学者可从此处睹先生圣境。谢稚柳先生则称誉:“唐宋之际,画水高手,史不足书,即唐宋高手,亦不足为我俨少敌也。”

    陆俨少在章法上重气势,他首先要求大处有着落,即突出主题,接着要求画有倾向性。所谓倾向性,也就是要求整个画面的势产生倾倒,倒向一面。这种倾向性,是由许多个局部相互配合才产生的,所谓一开引起一合,开合之间,要有一定的倾向,这是在彼此响应中求共同倾向,小开合包括在大开合之间,这是说小势要服从大势,取势既定,大处有了着落,但在小处,还不能放过,小至一个局部,都要有轻重,再小的一点一线,都要为这个势服务;每下一笔,都要增益其势,而不是减损其势,要做到笔笔有着落,笔笔都能看,笔笔都起作用,经得起推敲;每因局部而牵动大局,决定在一个势上;这其实是通过笔笔增益其势、处处增益其势来积累气势,以形成大势。如他在论述章法的三个诀窃之一的相迭法所云:有时存心层层重叠,甚至接连迭几重,这样做画面可以结实,同时也积蓄力量以取其势,只不过在重叠之间,也要有些变化,否则容易板,这种取势方法,其实也就是从整齐中求变化。正因为陆俨少要求笔笔增益其势,处处增益其势,从整齐中求变化,在他的许多山水画中,都是有意层层积迭以取势,群峰奔腾扶摇而上,那峥嵘崔嵬的峰峦几乎都朝着一个方向倾斜,从而形成一股排山倒海的雄浑气势。这是陆俨少山水画的突出风貌。

    陆俨少,这位当代中国画坛不可多得的山水画艺术大师,以其深厚的功力,博学的才识,非凡的创造力,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登上了山水画艺术的又一峰巅。他的山水画创作在国际上具有很大的影响,与李可染一起被誉为“北李南陆”,震烁画坛,实至而名归焉!

黄山松云      68.5×35cm

设色纸本立轴

 

山河新装      48.5×83.5cm

设色纸本镜心

 

峡江险水      34×276cm

设色纸本手卷

 

 
 
预展时间:7月26日-27日
拍卖时间:7月28日
预展拍卖地点:南京丁山花园大酒店钻石厅和畅春园
拍品征集截止日期:5月25日
联系电话:025-83739973 / 83601039-805 / 13851500595
公司地址:南京中山北路30号城市名人酒店43层
网站:www.njjdpm.com
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njjdpm
微信号:njjdpm
欢迎垂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