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描述
紙本 手稿 著錄 《鐘山》,鐘山雜誌社1981年第4期。 《王安憶短篇小說(編年卷1):墻基(1978-1981)》,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 小說為文學期刊《鐘山》1981年雜誌稿件,原稿上有編輯修改的紅色筆跡,小說獲得1984年首屆“鐘山文學獎”。2009年出版《王安憶短篇小說(編年卷1):墻基(1978-1981)》以小說《墻基》為名。 小說《墻基》敘述了兩個弄堂裏不同人群之間的隔膜和差異,四九九弄和五零一弄的人們因文化教養身份地位相差懸殊難以認同,文革反倒使得理解首先在阿年和獨醒兩個孩子之間達成,最終傲慢與偏見被友好、平等替代,隔膜和仇恨為了解和尊重置換。 文中的墻基是一個象征物,十分明晰地凸顯了隔絕主旨,從兩個孩子的交往繼而波及到兩弄居民,心靈間的冰河融化了,墻亦於無形中拆除。就文章思想深度來說,階層差異在文革中經歷了短暫的和解後又重新回到了原來的狀態,暢通的心河再度封凍,墻基“還在,橫著,高出地面一二厘米,固執地沉默著”,兩個弄堂的差異可以擴展到城鄉之間第一世界與第三世界之間。 王安憶(b.1954),中國當代著名女作家,八十年代成名,其短篇小說《小鮑莊》被視為尋根派代表作,代表作《長恨歌》,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並且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2000年獲選中國最有影響力作品。2004年《發廊情話》獲第三屆魯迅文學優秀短篇小說獎。2013年獲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勛章。現為上海市作家協會主席,復旦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