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描述
水墨紙本 手卷 款識 丙寅四月既望,夜坐雨中西爽軒,戲摹米敷文雲山圖卷一角。石谷王翚。 鈐印 王(朱) 翚(朱) 題簽 鳥目山人仿米敷文雲山圖小卷,蕭齋藏。(蕭龍友) 引首 王石谷雲山圖。徐邦達。 鈐印 徐邦達印(白) 東海(朱) 孚尹(朱) 尾跋 1.淡墨雲山米氏風,世人孰與並宗工。長牋短幅清幽甚,展閱晴窗小疾融。石穀子仿米敷文雲山真跡妙品,友人攜示,適有小疾,竟為霍然也。辛巳秋七月題於京華客次,東海徐邦達時年九秩有一歲。 2.米敷文雲山圖長卷,宋以來歷代寶藏有數之品,著錄家各有考證,今在裴伯謙處。乙卯夏伯謙載寶來京,此物完好。駿於李直繩將軍齋中獲見,足徵眼福。茲卷仿其中幅三之二,不僅神似,超逸處或有過之。李長吉詩有雲:筆補造化天無功,為之高詠者屢日。無惑石谷之畫見重藝林,推為有清之冠也。書此以質知者。丙辰元日,方駿偶跋。 鈐印 1.徐邦達印(白) 孚尹(朱) 東海(白) 2.蕭(白) 鑒藏印 汪琬之印(白) 蕭齋(朱) 龍友鑒賞(朱) 李會嘉書畫印(朱) 出版 《徐邦達審定中國古代書畫精品選集》(壹)P236-241,文物出版社,2010年。 王翚十分推崇米家山水,對“米點山水”,用力甚深,曾言:“宋之有元章(米芾)、元暉(米友仁),猶晉之有羲(王羲之)、獻(王獻之)也。虎兒真跡流傳已少,況南宮乎。昔日石翁題元暉《瀟湘圖》:七十五歲始得壹睹,以快生平。翚生較晚。竊得於米家父子有緣。凡小米真跡,合見數種。又於荊溪吳氏見大米《雲起樓台》,已為大快。今秋客京邸,謂翁老先生出示此卷,與吳氏所藏筆氣無二。至山頭多不作橫店,只用墨破,凹凸之形,樹木、人物、屋宇,皆極精細,似王右丞風格。又屬變體,旬知大家筆妙,無所不可耶。翚粗事皴染,不敢望啓南萬壹,而賞鑒之緣或過之,用以自幸,並為好古者志喜雲。”又,據惲壽平《南田畫跋》記載:“(1672)秋,石谷與壽平在楊氏水亭同觀米芾《雲山》大幀。”同年冬,石谷在莊家作仿古畫多幅,莊太史有《題石谷先生摹古五首》,其中就有《二米雲山》。 王翚這幅《仿米敷文雲山圖長卷》,作於康熙二十五年丙寅(1686)四月,時年王翚54歲。山巒連綿起伏,雲煙如流似帶。山樹以筆飽蘸水墨,臥筆橫點紙上,以點成片,層層厚積,點出樹點出雲的形態,利用點與點,水與墨的相互滲透作用,形成墨韻迷離的效果,以表現煙雨迷茫,雲霧溟蒙的江南山水。徐邦達在此畫跋中評價道:“(仿米友仁雲山圖)不僅神似,超逸處或有過之。”另,可再參考惲壽平對王翚同是丙寅年(1686)的相關記載:“丙寅(1686)秋日,石谷王子客玉峰園池。每於晚涼翰墨余暇,與石谷立池上,商量繪事……暗睹梧影,輒大叫曰‘好墨葉!好墨葉!’因知北苑、巨然、房山、海岳(米芾),點墨最淋灕處必濃淡相兼,半明半暗。乃造化先有此境,古匠力為模仿,至於得意忘言,始灑脫畦徑,有自然之妙。此真我背無言之師。”惲壽平評價王翚學古人“入師而能出新”,與徐邦達對王翚山水畫的評價,字異而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