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 清初诸名人墨宝

作  者:秦大士等

尺  寸:24.5×29cm×12

估  价:RMB 100,000 ~ 150,000

拍品描述

水墨紙本 冊頁 款識 (一)野園介福。 (二)陳兆侖。 (三)張泰開。 (四)己卯仲春,觀保。 (五)涪陵周煌。 (六)承寬。 (七)吳華。 (八)秦大士。 (九)文園李中簡。 (十)王會汾書。 (十一)王傑。 鈐印 (一)庵(朱) (二)陳氏句山(朱)  兆侖之印(白) (三)泰開(白)  有堂(朱) (四)石竹居印(白) (五)周煌之印(白)  景桓(朱) (六)倪承寬印(白) (七)吳華圖章(白) (八)大士(白)  壬申狀元(朱)  淮海(白) (九)中簡(白)  我古人(朱) (十)王會汾印(白)  晉川(朱) (十一)王傑印(白)  偉人(白) 籤條 清初諸名人墨寶。清賞齋鑒藏。 備註 1.介福(?—1762),字受茲,號景庵,又號野園,滿洲鑲黃旗人。雍正十一年進士,政庶吉士,官至吏部左侍郎。介福屢掌文柄,四主會試,四主鄉試,得人稱感。自作《恩榮宴》詩謂:“龍津橋上黃金榜,四見門生作狀元”。永寧於成龍亦贈聯謂:“天下文章同軌轍,門牆桃李半公卿”。乾隆二十二年介福題詩時官禮部左侍郎,正是最為得意之時。    2.陳兆侖,1700—1771字星齋,號句山,浙江錢塘人。生於清聖祖康熙三十九年,卒於高宗乾隆三十六年,年七十二歲。幼聰慧,七歲能日讀百餘行,並曉大義。年十五,畢十三經,旁涉子史,以博聞強識稱於時。雍正八年公元一七三○年,成進士。以知縣分發福建,閩浙總督郝玉麟重之,領通志局事。十三年入都,得入試,授內閣中書兼撰文,充軍機章京。乾隆元年公元一七三六年 ,召試博學鴻儒,授翰林檢討。累遷太常寺卿。官終太僕寺卿。前後和御制及進呈詩文,屢有稱贊。兆侖精六書之學,尤長經義,於易、書、禮、均有論述,不專主一家。其詩文醇古澹泊,清遠簡放,士大夫奉為“文章宗匠”。    3.張泰開,1689—1774 字履安,江南金匱人,清朝官吏。乾隆七年進士,改庶吉士,命上書房行走。旋自編修五遷禮部侍郎。謚文恪。    4.觀保(?—1776年),滿洲正黃旗人,索綽羅氏,字伯容,號補亭。被乾隆帝欽定為“文職九老”之一。乾隆丁巳進士,初授刑部筆帖式,乾隆初累遷郎中、改御史。於1756年以刑科給事中差接替立柱出任巡視台灣監察御史。任滿在1757年升黃旗漢軍副都統,往西藏辦事。二十六年,授刑部侍郎。三十年,調工部。次年復往西藏辦事。歷正紅旗蒙古、滿洲都統,理藩院、刑、禮、戶諸部尚書。三十四年,協辦大學士。三十八年,調吏部尚書。四十一年致仕卒,謚文勤。    5.周煌,1714—1785年 ,字景桓,號緒楚,又號海珊一作海山,為清代重慶府涪州今重慶市涪陵區人。乾隆二年1737年二甲進士,任翰林院編修19年。1756年奉詔以中王副使出使琉球,3年後歸,升侍講學士、內閣學士。1755年任《四庫全書》總閱,後歷任工部、兵部尚書,皇太子總師傅,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職。卒後謚號文恭。周煌一生能文工詩善書,筆法遒勁,著作頗豐,有《琉球國志略》、《海山詩稿》等近10種。《清史稿》有傳。其有關作品收錄於《益州書畫錄》中。    6.倪承寬,清代(1712—1783),字余疆,號敬堂,仁和(今杭州)人。進士倪國璉子。乾隆十九年甲戌科莊培因榜(1754)探花,授翰林院編修。乾隆三十三年,倪承寬以禮部侍郎出任直隸學政。據《碑傳集》載邵晉涵撰墓誌,倪承寬歷倉場侍郎,累遷官至太常寺卿。以詩文、書法著於時。間作山水。有《春及堂集》等。    7.秦大士(1715—1777),字魯一,又字澗泉,號秋田老人,江寧(今江蘇南京)人。乾隆十七年(1752)壬申恩科狀元,官至侍講學士。書學歐陽詢、柳公權,晚年兼作畫,亦有特色。    8.李中簡,1721—1781 ,字廉衣,一字子敬,號文園。河北省任丘市長豐鎮西郝村人。清代乾隆時期享譽文壇的文學家,詩人。    9.王會汾(1704—1764),字蓀服,號晉川,江蘇無錫人。乾隆二年1737進士,殿試二甲御試一等一名,歷官吏部侍郎、大理寺卿,充英武殿經史館總裁。著有《梁溪詩抄》。    10.王傑,1725—1805 ,字偉人,號惺國,陝西韓城人。清朝狀元、名臣。初在南書房當值,後經多次升遷,官至內閣學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後又轉調史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 出任軍機大臣,上書房總師傅,第二年又出任東閣大學士,總理禮部。嘉慶帝即位,仍為首輔。嘉慶十年1805年 ,王傑去世,享年八十一歲,追贈為太子太師,謚號文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