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6 双塔

作  者:王亚彬

尺  寸:180×150cm

估  价:RMB 120,000 ~ 160,000

拍品描述

布面丙烯油画及其它 2004年创作 签名 王亚彬 2004(画面背面) 作品赏析: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已然意味着背井离乡。令人惊讶的是,王亚彬领受了这个悲哀的事实,却奉献出快乐的文本。他仿佛意识到,历史的不在场恰好给想象力提供了一次机会,他的绘画是一种灵性的即兴书写,充满嬉戏色彩,充满追忆与奇想。 具体到他的画面中,他为画作所设的底色与背景,往往令人联想到一幢古庙或陵墓的内壁,一块埋存于某处、带有霉湿之气的布帛,或者,干脆就是一幅漫漶于时光之中、笔墨迹几乎丧失殆尽的古画,只见影影绰绰的痕迹,只见泛黄泛黑的底色;如此的背景正像我们与历史之间难以穿透的那层沉沉的雾蔼,不过我们也好像感觉到了,“灵晕”就隐藏在其中,它挣扎着想要穿透雾蔼,在我们的世界里显影。 在这种背景之下,他往往置入一种物像,或一个场景。那物像常常是古老事物的残片,那场景常常是关于我们与古老事物的邂逅。而这两个主题,恰好是他自己的两种生活激情的展示:收藏与游荡。 残片恰似文明的证物,在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航程里变得破碎、残缺,如今被我们捡拾到手中,受到叩问和想像,它们是通灵的,拥有历史的秘密和记忆,花木、浮屠、画舫、盆景、俑、贝壳、灵芝、僧侣、假山、禽兽……王亚彬总是乐此不疲地描画着它们的形像,迷醉于其中,与之相关的则是,他也热衷于营造出这样的场景:在一个人的游荡之中,古老的世界得以被一点一点地发掘、企及、还原。大概没有人比他更为兴奋于这样的新闻报道了:“西峡县发现恐龙。”是的,一个寻宝现场,往日的世界透出深深的地层显露出来,散发出美妙的光辉,无论那是一具史前的骸骨,还是一坑有待考掘的文物。 尽管王亚彬所受的是西方后期表现主义及涂鸦艺术的影响,但是,从某种程度上,他的语言方式令我联想到的一个人是约瑟夫·科内尔,那位美国艺术家在他的魔匣里塞满了格格不入的小物件,这些小物件出自他从未到过的法兰西。他以此来想像欧洲,他喜欢想像欧洲,但从未去过那里,他的盒子里的欧洲对应的是从十五世纪延续到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结束的“美好时代”……在我看来,王亚彬的画面正如一只幽暗的盒子里透露出来的风景,科内尔心目中的欧洲在王亚彬这里被换置成了我们的古代,而那个“美好时代”,则是如同《洛阳伽蓝记》或者《东京梦华录》所记述的中原盛世,于彼时的天空下,一切应有尽有,奢华而优美,丰富而绚烂,正是一座梦中的原乡。 [朱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