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8 鹿

作  者:罗荃木

尺  寸:52×56cm

估  价:RMB 8,000 ~ 12,000

拍品描述

纸板油画 签名 QM2006.(右下角) 罗荃木 「宣和画谱」中所说:「云烟变灭庵霭之间,千态万状」,生机处处,为可栖、可居、可游的神奇,是中国山水画中所描述万物和自然之关系。罗荃木对山石的想法表现了对艺术的追求,作品既自由又抑郁,即同其述:「山石是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形象,可以按照内心的感觉自由行走,在任何地方多一点或少一点,不被形所限制,山石的型态有点像心灵的地图,布满奇怪的洞穴,它的肌里几乎是神经质的」。罗荃木对于山石描写的整段过程,并不像西方艺术家的态度在于形体的释放,相反地,罗荃木紧缩形体,让曾经暴露出全部的肌里纹路重新蜷起,存在于灰暗空间,周边景色萧条,孤立于艺术家极个人的次元,这个次元且被紧紧隔离于画面中,看不到存在于外部世界的可能,亦看不到过去未来;尽管生物居于其中,却闻不到生命的现在性-罗荃木的绘画是对于过往的一个切片,一个幻觉,一个梦境的假设。这也就不难解释罗荃木对于标本的偏好,并将场景直接地自博物陈列中撷取,这拼凑自艺术家记忆或相片的过程正如将摊平剖析过后再度构造出的山石,成为了只存在于画布中某个过去的瞬间;但有趣的是,这些标本都存在着一种自在,这份感觉是无法在杉本博司(Sugimoto Hiroshi )摄影中看到-此可呼应宋时以写生观察自然、寄情自然的文人思维,但罗荃木经过记忆和照片的造景和宋人走访山林、秘观花木鸟兽的写生不同-罗荃木居住于城市里,存活在当下,却对过去已不存在之物写生,是极度个人内面情感反射,且自在地、不悲愤地、却也忧郁地认同自我和外在的这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