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描述
設色紙本 冊頁 款識 (一)台山凌霄塔。陸儼少寫生。 (二)石化水庫上,其雲際諸峰則古兜也。一九六一年十二 月,陸儼少台山寫生記。 (三)開平三埠鎮新昌荻海間浮橋。一九六一年十二月,陸 儼少嶺海寫生記。 (四)梁金山新貌。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寫於開平,陸儼少。 (五)廣州近郊中醫學院。一九六一年冬,陸儼少寫生。 (六)石化山頂巨石成堆,嶙峋崱屴,儼如城隍,惜路塞, 登陟為艱。一九六一年冬,予來台山即耳奇勝,遂 訪之於荊榛滅沒之中,並寫圖以記,即台人亦多有未 到者。陸儼少。 (七)台山石化水庫。儼少寫生,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八)湛江小景。粵南多植木麻黃,此數株尤奇古。一九六 一年十二月,儼少寫記。 (九)一九六二年一月,青年運河寫生,陸儼少。 (十)一九六二年一月於雷州青年運河,陸儼少。 鈐印 陸(朱) 儼少(白) 題簽 陸宛翁山水寫生精品冊。禺齋先生屬鑒,甲申八月豆廬韓天衡題。 鈐印 天衡(白) 出版 1.《陸儼少畫集》,續編出版,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2010年; 2.《浙江四大家》,續三出版,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 3.《陸儼少繪畫作品典藏》,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2年; 4.《長石齋珍藏集》,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3年; 5.《美術報》,總第1024期,P76—77。 1961年10月下旬,一批上海畫家如朱屺瞻、袁松年、俞子才、張大昕、劉旦宅等,游歷廣州、潮安、汕頭、澄海、饒平等地,風塵僕僕,繪寫僑鄉風情,前後足足兩個月,直至1962年1月才返滬,所獲頗豐。其中還有一人,那便是53歲的陸儼少。 《嶺南勝游冊》正是陸儼少這個時候的作品,是冊繪畫10幀,2004年由韓天衡先生為此冊頁題簽。10幅作品畫面豐富多樣,既有高山遠水、長橋泊舟,又有巨石古樹、亭塔遠眺,這些陸儼少“攜一小凳,就地用水墨記下”的圖畫,無不反映著我們還不陌生的那個時代的一番新天地新氣象,宛翁雖說“極不經意”,卻無不是心領神會的“可圖之景”。 此冊可謂是國內罕見的陸儼少嶺南山水之集成,與以往常見的陸儼少山水相比,它既非是由淺入深的課徒稿,又非唐人詩意的文學圖釋,也不類蜀川峽江、浙南雁蕩的自然描繪,《嶺南勝游冊》更像是在表現一種人對自然的改造和融合,或者說更著意於“有我之境”的表現,這無疑是陸儼少山水畫藝術的另一面。此冊還比較全面地呈現出畫家在表現熱帶山巒、港灣、樓宇、舟楫諸方面的才藝,實是研究陸儼少山水畫藝術的重要一環。 陸儼少面對實景,大都採用默記的方法,偶用鉛筆勾稿,以幫助記憶。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前期,出於特定題材的需要,他開始對景寫生。冊頁中《石化山頂》、《湛江小景》以巨石和林木為主體,平視構圖,焦點透視。《梁金山》角度雖是俯視,但畫面複雜的結構、嚴謹的透視,以及對亭台、現代建築的刻畫具體而微,顯示了陸儼少超出一般傳統畫家的寫實能力。《海間浮橋》、《石化水庫》皆為高遠構圖,刻畫山重水復中的高壓線、梯田和農村新房舍,把現代化的人造場景植入古典山水畫境。全冊體現出來的對傳統的探索和新時代下的汲取,也正是那個年代留給當下的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