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描述
水墨紙本 手卷 釋文 持身要語。不得於天則怨天,不得於人則尤人,此古今之同情也。殊不知抑揚順逆皆非人力所能為而皆造物使之然也。造物亦非有惡我好我而為之矣,彼亦不知,余亦不知,莫之為而為之耳,怨於天在不知天,怨於人在不知命,聖人之所不取也。大丈夫胸中灑灑落落,如光風霽月,任其自自然,何有一毫之動心哉!以言譏人,此學者之大病,取禍之大端也。夫君子有心,皆天理也。天理存則心平而氣和,心平而氣和,則人有過自然容之矣,尚何用言譏之哉。大抵好以言譏人者,必其忮心之重也。所以,見人富貴則忌之,見人聲名則疾之。忌之疾之,心蓄朱鍍餃眨I之激之,言發之於尋常,殊不知結怨之深,構禍已稔,身亡家敗,不可已矣。是故君子貴乎養心焉。稠人廣坐之中,不可極口議論,逞己之長。非惟惹妬,抑亦傷人,豈無有過者在其中耶。議論到彼,則彼不言而心憾,其如對官長而言清,則不清者見怒,對朋友而言直,則不直者見憎,彼不自責,其將我有意而為之矣。彼或有禍,我能免乎?惟有簡言語知顏色,隨問即答,度可耳。寶器珍玩,不可示之於權勢之人,古琴名畫不可誇之於貪污之士,一經其目,則動其心,既動其心,必索之於我矣。有識畏禍者,與之可也,不然,由物生禍,豈能逃哉。漢、晉、唐、宋以來,如此者眾矣,可不耶。不然,誅賄無及矣。君子之於小人,未嘗不識其狀也,但君子容之,不與之較耳,圍人之欺子產,醫者之欺晦翁。君子寧肯先起心而測之也,彼小人以為君子可欺也,恣其所為,眛其本心,而自以為得計,殊不知君子視之,發為一笑咲而已,是故蓄鏡待物者,君子之用心。持鏡索照者,非君子之用心也。欲心重者雖處富貴之地,未嘗須臾之不憂,何也?位高者何無子,則為無子累其心矣。才高者多無位,則為無位累其心矣。天地間萬物之不齊,彼壓此伸,有彼無,自然之理。必求全其心欲,則弊之百歲之間,無須臾之不聽矣。 款識 已上皆言持身之事,要做好人須循此而行,吾恐子孫未能知此,故書而出之。徵明時年八十。 鈐印 文徵明印(白) 鑒藏印 南海康有為更生珍藏(朱) 凁筠鑒定之印(朱) 歙西吳文桂考藏金石書畫印(朱) 維新百日亡出十六年三周大地遊遍四洲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里(朱) 題簽 明文徵明書格言珍品,南海康有為題而寶藏於萬木草堂。 鈐印 萬木草堂(朱) 出版 《宋元明清 中國古代書畫選集》(五)第52頁,遼寧博物館、保利藝術博物館 展覽 “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大展”遼寧博物館與保利藝術博物館聯合舉辦 備注 康有為舊藏並題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