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描述
水墨纸本 手卷 释文 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於意外。所以古人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其次要得笔,谓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如一佳士也。又笔笔不同,三字三画异;故作异。重轻不同,出於天真,自然异。又书非以使毫,使毫行墨而已。其浑然天成,如莼丝是也。 又得笔,则虽细为髭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偏。此虽心得亦可学,入学之理在先写壁,作字必悬手,锋抵壁,久之,必自得趣也。 余初学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於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其书壁以沈传师为主,小字,大不取也,大不取也。 款识 临群玉堂米帖,计九页。散记。七二年六月十七日,聋叟学书。 钤印 林散之印(朱) 林散之印(白) 长寿(朱) 签条 林散之先生行书卷,亚明。 钤印 亚明之印(白) 引首 天真自然。健碧。 钤印 陈氏(朱) 佩秋(白) 尾跋 (一)吾师天地精魂铸,画法诗书独绝作。千载枯藤成妙法,慈颜寿目作身。时在甲午冬初。林散之先师,墨宝观后为题一绝,一志昭福。钝庐于金陵城孤桐堂。 (二)此为恩师林散之先生所临米南宫行书《群玉堂帖》卷,卷长七百五十六厘米,高二十四厘米。前有散翁自署“临群玉堂米帖,计九页。”后有跋文“七二年六月十七日,聋叟学书。”其时先生已七十五岁,仍如此自谦,并日日临帖不辍。林老另有《乙瑛》《礼器》《张迁》等临本影印出版。先生是以草书线条虚无缥缈,似仙似幻,而超越古人,并确立“草圣”地位的,但他屋漏痕之线条是数十年如一日临汉隶北魏碑版,并将其融化在血液里的结果,我们也能在林老临习的米芾《论书》的行书卷中察觉到书从曲处还求直,意入圆时觉更方的涩动的金石意味,这就是功力的表现。此行书卷,虽为临作,然自具风神,笔点沉着痛快,结体自由奔放,静中寓动,墨色也浓苦相间,极富节奏感。余有幸得散翁临此贴前数张,而此卷完整无缺,尤为珍贵。此临作亦为亚明先生之家藏,亦为卫伟先生从东瀛携归之宝物,此实功德无量之善举,其子晓龙兄携此来宁,嘱余跋尾,不敢辞,谨书此数行以志,不才之万幸矣。甲午冬庄希祖诚惶诚恐沐手敬书於金陵之劬斋北窗。 (三)天真古拙,活泼可爱。乙未年正月卫伟於墨宝堂。 钤印 徐纯原印(白) 庄熙祖印(朱) 卫伟(白) 鉴藏印 卫伟(白) 墨宝堂主人鉴藏书画(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