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描述
设色纸本 立轴 款 识 古树云封带雨烟,桃花源在别人间。碧落山窗松境外,半空飞泻经千年。石城高岑画并题。 钤 印 高岑之印(白) 备 注 钤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高岑》,P802,第7印。 说 明 高岑,字善长,又字蔚生,杭州人,居金陵,清初金陵八家之一。龚半千而下首称高岑,其画多大作,好层峦林树,特称苍阔沉厚,又点缀樯桅、村舍、草堂之属,气象雄深,魄力强纵。 按 语 高岑与龚贤、樊圻、邹喆、吴宏、叶欣、谢荪、胡慥并称“金陵八家”,是为清初活跃在南京地区的一大画派。 八家之中,高岑当属龚贤之外综合绘画能力第一人,不但善制高头大轴,亦长于小幅之内营造天地,取景又多为南京周边土石相间的丘陵实景,所以顺理成章成为八家的代表人物。康熙年间刊刻的《江宁府志》中“金陵四十景”底稿既为高岑所绘,成为今人研究清初南京的第一手图像资料。四十景有些风流犹在,如牛首山、栖霞寺和燕子矶,但更多已“黄鹤一去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只能从高岑的图像重构一些历史想象。 底稿被刊刻成官方文献,说明高岑的写实能力很强,造型准确,这从存世的作品上可以清晰地确认。现藏于各大博物院馆的高岑山水,大多为山势峭拔、幽深繁复之作,如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万山苍翠图》、南京博物院的《秋山万木图》、辽宁省博物馆的《山阁清秋图》,都是巨幅绢本浅设色山水。 本幅《溪山横艇图》布局、造型、用笔、款字都与故宫的名件《万山苍翠图》相类(见附图),是高岑艺术成熟期的精品,因它的尺幅几乎是现存作品中最大的而尤显珍贵。三段式构图融合高远、平远与深远透视,营造出一派中正气象,正是彼时金陵山水的时代特征,前代的吴门与松江,之后的扬州八怪,都不见气魄如斯。用笔则是高岑典型的长线条,准确勾勒,重山复水;一丝不乱中,了无匠气。近景湖中一舟自横,上面摆设着梅枝与杯盏,而下船游山的高士却不知去处。画上自题“古树云封带雨烟,桃花源在别人间。碧落山窗松境外,半空飞泻经千年。石城高岑画并题”。高岑把这种深山幽寂感营造得十分自然,因为他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进行创作的。 关于高岑的生平和创作,弗利尔美术馆藏的一开山水上有同时代艺术赞助人周亮工的长跋: 附图:万山苍翠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关于其人: 高蔚生岑,康生弟……阜,康生名也。岑与阜同有时誉。予与阜交最久,晚乃交岑。岑须髯如戟,望之如锦裘骏马中人,然喜侫佛,始从法门道昕游伏腊寺,居茹疏淡,虽年少,讷然静默,须眉间无浮气……阜与岑皆至性过人,所居多薜萝间绿冷翠中,两高士在焉。奉孀母备及色养。 (白话今译: 高蔚生名叫岑,是康生的弟弟。康生名叫阜。兄弟两都有时名。我(周亮工)与高阜交往最久,后来才认识高岑。高岑是美髯公,气度非凡,看上去像锦衣玉食之人,但其却笃信佛教,食宿清淡,虽然年少,言语却不多,眉宇间无一丝浮躁。高阜、高岑兄弟幽居在薜萝冷翠幽的地方,都是性情醇和的高士,一起恭敬地侍奉孀母。) 关于其画: 幼时学同里朱翰之画,晚乃以已意行之。册中诸幅,皆在南郊山寺松影泉声中所成,浮尘既尽,肃肃引人入静地,不当向十丈软红尘相购也。昕公笔墨妙天下,又收藏最富。予尝在松风阁,见岑与公永夜常谈,商量位置,两人舌本间,既具一佳画,蠕蠕欲见之素壁。岑每以舌本所得,急落于纸,然甫落纸,或半竟,两人舌本触触所生,别多幽绪,迨成时,乃无初商一笔。 (白话今译: 高岑少时学朱翰之(既僧七处,清初移民画家)的画,后来则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个册页中的每一开,都是在南郊山寺的松影泉声中完成的,既无尘世的打扰,默默地引人入静……昕公(御史陈涉江)富有收藏,我曾在松风阁,见到高岑与他彻夜长谈,讨论画面布局,二人的口舌间便仿佛生出了一幅佳作。高岑聊完之后,就要落笔,然而画成了,却与先前的构思迥然。) 周亮工的记述按照传统套路,指出了高岑早期画风受到朱翰之的影响,后在山水幽居不断浸染中,逐渐形成了个人画风的发展途径。但这并非故事的全部,高岑的艺术生涯活跃于17世纪中叶到后半叶,彼时晚明风尚的影响尚未散去,而西洋版画之风又通过出版业的兴盛吹及金陵,于是高岑自觉与不自觉地捕捉到这些影响,并反映在创作中。本幅中营造山石的手法 — 长线条、少皴、用淡而有层次的渲染来展现石块的立体性 — 就很可能受到当时西洋绘画的影响。统观高岑存世的画作,显然有多种影响来源,如大都会博物馆藏的拟古山水图册中,一开便是典型龚贤面貌,而北京故宫藏的一幅大青绿山水又是吴门仇英一派的精工艳丽,反映出高岑广泛的涉猎和扎实的功底。最后融合在他成熟的本地风光里,就是融合了描述性的写实主义风格与古典的诗意感,如本幅《溪山横艇图》所展示的那样:中正、隽永而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