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描述
水墨绢本 立轴 【款 识】 癸巳季秋,谢成写。 【钤 印】 谢成之印(白) 仲美(朱) 【按 语】 谢成,字仲美,是周亮工最初集入“金陵八家”的画家之一,据《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全国各大博物馆所藏谢仲美不过区区四件。四件馆藏与本幅比较,无论构图、用笔、题款都显出一人之手,真迹无疑。 清人王弘撰(1622-1702)所著《西归日札》中“善画八大家”一章,在历史上首次提及清初金陵最重要的艺术赞助人周亮工所归纳的八大画家:“金陵之以善画名者众矣,而周栎园(周亮工)司农独标举八人,曰八大家。则张损之(修)、谢仲美(成)、樊浴沂(沂)、吴远度(宏)、樊会公(圻)、高蔚生(岑)、胡石公(慥)、邹方鲁(喆)也”,其中既有谢成,排行第二,因为谢成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是八人中较为年长的一位。 周亮工与谢成是邻居,二人“望衡而居”,既是同庚,又是至友,所以对谢成的介绍甚为可信。《读画录》中记载谢成“从其尊人学画,而加以秀润,山水、花鸟皆擅长,写生尤逼肖”,说明谢成是从其父学画,而发展出众体皆善的绘画技巧。 谢成存世不多的画作几乎全是山水,多为与他人合作的山水合集,如台北故宫藏《周亮工集名家山水册》和景德镇博物馆藏的一套清初山水册页,单幅大幅山水除了本幅之外,仅见于镇江博物馆藏的《雪景山村图》(图1)。若把这几张山水和本幅同观,则清初地显示出谢成山水的面目—带有宋代院体风格又参入元人笔法,所画的景物参考了金陵周边的山水,有一定的写生性。 在本幅山水中,谢成用圆厚的带有篆籀意味的笔法勾勒山石,颇有吴镇的笔意,而山形结构又带有十七世纪金陵山水的典型特点—近景是细碎的丘陵水岸,中景由大岩石设置隔断,远景靠右有高耸的主峰,左侧远峰隐入云雾。此图的点景非常细致,山下的板桥、院落,半山的殿宇,都带有宋画写实而有意蕴的质感,营造出可游可居之妙境。题款与景德镇博物馆藏的《山村图》的落款(图3)对比,显为一人手笔,方式亦是在上端贴边落款。据年款可知,此画作于顺治十年(1653),这一年谢成42岁,显然到达了一个艺术成熟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