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描述
設色紙本 鏡心 33×38cm×2 款識 (一)惆悵多山人複稀,杜鵑啼處淚沾衣。故園此去千餘裡,春夢猶能夜夜歸。魏克。 (二)丙戌清和月寫于一葉山房,魏克。 鈐印 魏(白) 克(朱) 魏之克,明(西元16世紀末-17世紀),後改名魏克,字和叔,金陵(今江蘇南京)人。 魏之克與其兄長魏之璜 (1568-1647)是明末清初金陵畫壇的代表人物,周亮工《讀畫錄》指出「秣陵畫,先惟知魏考叔兄弟」。魏氏兄弟更活躍明末時期,略早于「金陵八家」。二人於崇禎年間參與了《十竹齋畫譜》的繪製。 此二幀魏之克山水作於1646年,一年之後其兄魏之璜辭世,據此而斷,當為之克晚歲之作。與他早先的作品相較,筆調已然松潤開來,山水茅亭和人物都在更為恬淡的筆墨中融為了一體。 這一年是順治三年,江山易主,大明余脈南遷,南京發生了城中百姓與城外義軍聯合圍攻江寧抗清的事件。而魏之克則在這幀畫作上寫下唐人顧況的「憶故園」一詩「惆悵多山人複稀,杜鵑啼處淚沾衣。故園此去千餘裡,春夢猶能夜夜歸」,顯是畫家人到暮年,在對前朝故國追憶中以詩畫言志來確認遺民的身份。 清初的官評與私論都對魏之克有甚高讚譽。《江寧府志》載:「(魏之克)工山水,筆法秀美,姿顏軟媚,不勝羅綺之態,此皆今日行家,以畫名者」。姜紹書《無聲書史》稱「之克字和叔,儀度軒舉,山水較之璜,駸駸欲度驊騮」(山水超過其兄)。 以此二幀山水對照,時評非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