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描述
布面油画 - 1987年 莫娜丽萨是蒙娜丽莎的早期译名,对于西方艺术而言,蒙娜丽莎是一种人类的觉醒,油画从宗教的宣传方式之一变成财富阶层对自我欣赏的起点,观察世界的基点从被侍奉的“神性”转移到对关注于人类本身的“人性”之中。而在莫娜丽萨之后,因为失去了信仰带来的虚假支助,世界显得真实而残酷,这些真实在人们的内心里产生了不可磨灭的空洞感。前者在蒙克的《呐喊》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后者在雷内·玛格丽特的《人类之子》里,存留踪迹。这些艺术经典都有神无形地融入了王广义的艺术实践之中,在“后古典系列”展现无遗。《后古典-莫娜丽萨之后》,画面的主基调依承于《凝固的北方极地》与后古典系列较早期作品的黑、白、灰、蓝四大基础色调。构图上的斜割角式,天空中波动的笔触,给画面带来如《呐喊》般气氛感。当时王广义身处珠海,应是取景于南方的海景,但他在其中揉入了北方山景,为画面增添了超现实意味。远处或有惊涛拍岸,大笔穿梭的油彩带有着低调而澎湃的情绪。青年男子站立于这样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平静而肃穆的形象。描绘人物脸部的油彩相较于他周遭的环境,显得更为平整而规划、有条不紊,似乎表现出人物临危不乱的性格。他的衣着是当时80年代时髦的服装,白衬衣黑领带风衣,似有雷内·玛格丽特的人物遗风。着西装白领,打好庄重的领带却出现在海浪湍急的岸边,这样的描述方式为画面带来了一种戏剧性,使画面充满了荒诞、隐喻意味。此幅作品与其他的后古典系列表达方式完全不同,偏具象表述的绘画手法与其他后古典概括而抽象的陈述拉开了距离,是王广义在他发生巨变的创作时期里一重要的艺术探索。另外,由于当时王广义创作这些作品时是在昏暗的房间里,这件作品在光线弱的环境才能还原王广义其时的创作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