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描述
水墨紙本 鏡心 释文 守黑方知白可貴,能繁始悟簡之真。應從有法求無法,更向今人證古人。雲臥千山時欲起,春回萬木自推陳。眼中風物手中筆,生趣年來又一新。 款識 脫「悟」字,重「古今」。古平、艾煊同志雙政,八十一叟散耳。 鈐印 江上老人(白) 大年(朱) 備注 1.上款人「古平」,新華社著名女記者,曾寫多篇報道林老的專題文章。林老也時常主動、快樂的為古平書寫,共計有近三十幅精品力作。 2.上款人「艾煊」,著名詩人,原江蘇省作協主席。 林散之師從中國畫大師黃賓虹,黃賓虹反對逼肖古人敬古而不泥古併力求自新,黃賓虹對中國書畫藝術傳統的這種態度,對其書法風格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人們對書法傳統的認識,大都不是來自於對原初文本的閱讀,而是被歷史性地遮蔽在權威化的界定中,黃賓虹引導林散之不固執於舊論,直入原初書法文本,並授以用筆用墨之法,這對林散之最終成為中國草書大家有其至關重要的意義。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為其出大名很晚,數十年寒燈苦學,專心致志,積學厚,涵養富,不僅其書法功底至深,而且,又因其做人之真誠和在詩主義辭及繪畫等多方面的成就,滋養了其書之氣、韻、意、趣,使之能上達超凡的極高境界。也正因為其書具有超凡脫俗的境界、深邃雋永的意韻,才能使書界中人對之品賞愈久,得益愈多,感受愈深,認識愈深。而認識愈深,也就更增敬仰嘆服之情,可以說,他的書法藝術中蘊涵著其人之真、詩之韻、畫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