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描述
水墨紙本 立軸 款識 左季四兄雅正,陳三立。 鈐印 陳三立(朱) 散原翁(白) 陳三立,江西義寧(今修水)人,字伯嚴,號散原。晚清名臣陳寶箴之子、國學大師陳寅恪之父。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與譚延闓、譚嗣同並稱「江楚三公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1924年與訪問中國的泰戈爾會面,徐志摩為兩人翻譯;1936年和胡適獲邀代表中國出席英國倫敦舉行的國際筆會,因故未能成行。盧溝橋事變後,絕食5日以身殉國。
水墨紙本 立軸 款識 左季四兄雅正,陳三立。 鈐印 陳三立(朱) 散原翁(白) 陳三立,江西義寧(今修水)人,字伯嚴,號散原。晚清名臣陳寶箴之子、國學大師陳寅恪之父。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與譚延闓、譚嗣同並稱「江楚三公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1924年與訪問中國的泰戈爾會面,徐志摩為兩人翻譯;1936年和胡適獲邀代表中國出席英國倫敦舉行的國際筆會,因故未能成行。盧溝橋事變後,絕食5日以身殉國。